四等水准测量是水准测量中精度要求较低的一种,主要用于国家基本网、地区性水准网以及工程建设中的控制网。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取位的方法如下:
1. 观测点位的选取:
观测点应选择在稳固可靠的位置,如建筑物基础、岩石、水泥地面等。
观测点间距一般为100-200米,但具体应根据地形、地貌等因素确定。
观测点应避开可能引起误差的因素,如水流、振动、温度变化等。
2. 观测点位的标定:
使用水准尺和尺桩(或水准尺桩)标定观测点位。
水准尺桩应埋设牢固,桩顶面应与水准尺的测量视线相平。
尺桩的高度一般应为1.5-2.0米。
3. 观测点的取位:
使用水准仪进行观测,读取水准尺上的读数。
观测点位的取位精度取决于水准仪的精度和观测者的技术水平。
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为±0.02mm/km,因此观测点的取位精度应在±0.02mm以内。
4. 观测点的重复观测:
为了提高观测精度,应对观测点进行重复观测。
重复观测的次数一般为3-5次,具体次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5. 数据处理:
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得到观测点的实际高程。
计算公式为:观测点高程 = 已知点高程 + (观测点读数 已知点读数)×水准尺常数。
四等水准测量取位的关键在于选取合适的观测点位、使用精度合适的水准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观测,并对观测数据进行准确处理。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