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和分段崩落法都是矿山开采中常用的崩落法,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开采空间的布置和崩落体的形成方式。
1.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定义: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是在矿体开采过程中,仅在矿体的一侧(通常是顶板侧)布置支撑,不形成底柱。
特点:
矿房顶板和底板不形成连续的支撑结构,因此顶板稳定性较差。
矿房高度较大,适用于厚大矿体的开采。
开采过程中,顶板容易发生大面积崩落,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矿房内部空间较大,有利于提高采场生产能力。
2. 分段崩落法:
定义:分段崩落法是在矿体开采过程中,矿房被分成若干个分段,每个分段内进行崩落作业。
特点:
矿房内部形成连续的支撑结构,顶板稳定性较好。
矿房高度较小,适用于中厚矿体的开采。
开采过程中,顶板崩落面积较小,有利于提高采场安全性。
矿房内部空间较小,采场生产能力相对较低。
主要区别如下:
支撑结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不形成底柱,而分段崩落法形成连续的支撑结构。
矿房高度: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适用于厚大矿体,而分段崩落法适用于中厚矿体。
顶板稳定性: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顶板稳定性较差,分段崩落法顶板稳定性较好。
采场生产能力: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场生产能力较高,分段崩落法采场生产能力相对较低。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矿体的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崩落法。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