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中拗救”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属于“拗救”的一种变体。在诗词创作中,为了达到音韵上的和谐和美感,诗人会运用各种技巧来调整诗句的音律。
“拗救”指的是在诗句中故意使用不和谐的拗音(即不符合平仄规则的音节),然后在接下来的诗句中通过使用平声或仄声来“救”回,以达到整体和谐的效果。而“联中拗救”则是在一联(即两句诗)中运用拗救手法。
具体来说,这种手法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 一联中的第一句拗,第二句救:在第一句中使用拗音,然后在第二句中通过使用平声或仄声来救回,使整联音韵和谐。
2. 一联中的两句都拗,但通过韵脚或平仄变化达到整体和谐:虽然两句都使用了拗音,但通过韵脚的配合或平仄的变化,使得整联读起来仍然和谐。
“联中拗救”是一种较为高级的修辞手法,需要诗人对音律有较深的理解,才能运用得当。在古代诗词中,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等都曾运用过这种手法。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