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共节能设计中,建筑体型系数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反映了建筑物的形状对能耗的影响。体型系数的定义是建筑物与室外接触的外表面积(不包括地面和屋顶的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之比。以下是对建筑体型系数的规定:
1. 定义:建筑体型系数(S)= 建筑物外表面积 / 建筑物体积。
2. 计算:
外表面积:包括建筑物的墙、屋顶、窗等与室外接触的面积。
体积:建筑物所包围的空间体积。
3. 规定:
限制性规定:为了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体型系数通常有一个上限值。例如,在我国,公共建筑的体型系数一般不应超过0.35。这个数值是根据建筑物在冬季保温和夏季隔热的需求而设定的。
鼓励性规定:在可能的情况下,鼓励降低体型系数,以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例如,采用合理的建筑形状、优化建筑布局等。
4. 影响因素:
建筑物的长宽比:长宽比越大,体型系数越高。
建筑物的窗墙比:窗墙比越大,体型系数越高。
建筑物的朝向和位置:朝向和位置也会影响体型系数。
5. 应用:
在公共节能设计中,建筑体型系数是评价建筑物节能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合理设计建筑体型,可以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建筑体型系数在公共节能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体型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力求降低体型系数,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性能。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