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是指在社会工作实践中,一套普遍适用的操作流程,它指导社会工作者在开展服务时如何系统地处理问题。这个模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接案阶段
了解求助者需求: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求助者交流,了解其需求、期望和问题。
建立专业关系:社会工作者与求助者建立信任关系,为后续服务奠定基础。
评估求助者情况: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全面评估求助者的社会、心理、经济等方面的情况。
制定服务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服务计划,明确服务目标、方法、时间表等。
2. 计划阶段
目标设定:明确服务计划的目标,确保目标具有可测量性、可实现性。
方案设计:设计具体的干预方案,包括服务内容、方法、步骤等。
资源协调:协调社会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确保服务计划的顺利实施。
时间安排:合理规划服务时间,确保服务计划的按期完成。
3. 实施阶段
提供服务:按照服务计划,为求助者提供相应的服务,包括个案管理、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
持续评估:在服务过程中,不断评估服务效果,及时调整服务策略。
记录管理:对服务过程进行记录,包括求助者情况、服务内容、效果评估等。
4. 评估阶段
效果评估:对服务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求助者满意度、问题解决程度等。
过程评估:对服务过程进行评估,包括服务计划执行情况、服务策略调整等。
总结经验:总结服务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类似工作提供参考。
5. 结案阶段
总结工作:对整个服务过程进行总结,包括服务成果、不足之处等。
巩固成果:帮助求助者巩固服务成果,提高其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跟进服务:对求助者进行跟进服务,确保服务成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有助于社会工作者在开展服务时,遵循科学的流程,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求助者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