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力学中,特别是结构力学中,正负弯矩的规定通常遵循以下规则:
1. 正弯矩(M正):
当截面上的弯矩使得截面的下侧纤维受到压缩,上侧纤维受到拉伸时,该弯矩称为正弯矩。
用数学符号表示,如果弯矩的力矩臂为正(即弯矩臂的方向与正弯矩的方向一致),则该弯矩为正弯矩。
2. 负弯矩(M负):
当截面上的弯矩使得截面的上侧纤维受到压缩,下侧纤维受到拉伸时,该弯矩称为负弯矩。
用数学符号表示,如果弯矩的力矩臂为负(即弯矩臂的方向与负弯矩的方向相反),则该弯矩为负弯矩。
对于“跨中正弯矩支座负弯矩”这一表述:
跨中正弯矩:通常指在梁的跨中位置,由于荷载的作用,梁的上下两侧纤维状态为上侧纤维拉伸、下侧纤维压缩,因此产生正弯矩。
支座负弯矩:在梁的支座处,尤其是固定端支座,由于支座对梁的约束,当荷载作用在梁上时,支座处会产生负弯矩。这是因为支座对梁的约束使得梁在支座处产生上侧纤维压缩、下侧纤维拉伸的情况。
具体来说,在梁的跨中位置,由于荷载通常是对称分布的,所以跨中位置会有正弯矩;而在支座处,由于支座的约束作用,通常会产生负弯矩。这是因为在支座处,支座对梁的约束使得梁在该处不能自由弯曲,从而产生反向的弯矩。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