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探方是考古发掘的基本单位,它通常由以下结构组成:
1. 探方边界:探方通常由土埂或金属框围成,边界清晰,便于测量和记录。
2. 探方编号:在探方的四角或四角附近通常会标记探方的编号,以便于记录和查找。
3. 层位划分:在探方内部,会根据土层的不同性质(如颜色、质地、年代等)进行分层,每层通常用数字或字母进行编号。
4. 剖面线:在探方的一侧或两侧,会划出剖面线,以展示探方内部土层的垂直剖面。
5. 探方中心线:在探方中心通常有一条中心线,用于测量和记录探方内部的尺寸和形状。
6. 记录本:在探方内会放置记录本,用于记录发掘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和发现。
7. 探方底部:探方底部通常是清理干净的,以便于观察和记录土层情况。
8. 发掘层:在探方内,会根据发掘的需要,划分出不同的发掘层,每层代表一个时期或文化阶段。
9. 文化层:在探方内,不同文化时期的遗物、遗迹会被划分为不同的文化层。
10. 出土文物:在探方内发掘出的文物会被妥善保存,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编号和记录。
这些结构共同构成了考古探方,是考古发掘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组成部分。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