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渗试块是用来测试混凝土或类似材料抗渗性能的试件。判定抗渗试块是否合格,通常遵循以下步骤:
1. 试块制备:
试块应按照规定的尺寸和形状制备,通常为边长150mm的正方体。
试块在养护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标准养护条件进行,如温度、湿度和时间。
2. 测试方法:
抗渗试验通常采用水压法或水头上升法。
水压法:将试块置于水压箱中,逐渐增加水压至规定值,并保持一定时间。
水头上升法:将试块置于一定高度的水中,观察水头上升情况。
3. 判定标准:
水压法:
在规定的试验压力下,保持一定时间(如30分钟),若试块不出现渗水现象,则判定为合格。
若试块出现渗水现象,应记录渗水时间,并按渗水时间判定抗渗等级。
水头上升法:
观察试块在一定时间内水头上升情况,若水头上升量小于规定值,则判定为合格。
若水头上升量超过规定值,则判定为不合格。
4. 抗渗等级:
抗渗等级通常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具体划分标准根据相关规范而定。
抗渗等级越高,材料的抗渗性能越好。
5. 复测与判定:
若首次测试不合格,可进行复测。复测次数和判定标准根据相关规范而定。
复测后,若仍然不合格,则判定该批试块不合格。
判定抗渗试块是否合格,需要根据试块制备、测试方法和判定标准进行综合判断。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