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健字和非食健字是中国食品安全法规中对食品和保健食品标识的一种分类方式。以下是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
1. 定义和范围:
食健字:这是指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可以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这类食品被称为“保健食品”,其功能必须经过科学验证,并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
非食健字:这是指除了保健食品以外的其他食品,包括普通食品、预包装食品等。这类食品不得声称具有任何保健功能。
2. 标识要求:
食健字:保健食品的标签上必须标注“食健字”编号,编号由字母“食”和8位数字组成,如“食健字G20100001”。
非食健字:普通食品和预包装食品的标签上则不会标注“食健字”,但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营养成分等信息。
3. 功能和效果:
食健字:保健食品可以声称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作用,如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等,但不得宣传治疗疾病。
非食健字:普通食品和预包装食品不得声称具有任何保健功能,其功能主要是满足人体基本营养需求。
4. 审批程序:
食健字:保健食品的研制和生产需要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严格审批,包括产品研发、临床试验、生产许可等环节。
非食健字:普通食品和预包装食品的生产相对简单,但仍需遵守国家食品安全法规,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食健字和非食健字在定义、标识、功能和审批程序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可以根据产品标签上的标识来判断其是否为保健食品。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