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字在古代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含义,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古代用法:
1. 有德行的人:这是“贤”字最基本的意思,指有道德、有才能、有智慧的人。如《论语》中孔子曰:“贤者能勿丧耳。”
2. 有才能的人:除了指道德品质外,也指有才能、有才干的人。如《史记》中记载:“(孟子)自谓贤于孔子。”
3. 贤良:指贤能善良的人。如《左传》中:“公侯伯子男,有贤良则能以德服人。”
4. 贤能:指有才能、有德行的人。如《史记》中:“(诸葛亮)少有贤能,年二十,乃建兴汉室。”
5. 贤明:指有才能、有智慧的人。如《汉书》中:“(霍光)贤明有才,能辅佐天子。”
6. 贤淑:指女性有美德、有才干。如《后汉书》中:“(班昭)贤淑有才,能文能武。”
7. 贤者: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如《孟子》中:“贤者能勿丧耳。”
8. 贤君:指有德行、有才能的君主。如《史记》中:“(秦始皇)贤君也。”
9. 贤臣:指有德行、有才能的臣子。如《史记》中:“(诸葛亮)贤臣也。”
10. 贤良方正:指有德行、有才能、品行端正的人。如《汉书》中:“(董仲舒)贤良方正,有德行。”
这些只是“贤”字在古代的一些主要用法,实际上,根据不同的语境和场合,“贤”字还有其他含义。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