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录取考生的位次计算通常由招生院校或招生考试机构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专业志愿、招生计划等因素来确定。以下是一个大致的计算方法:
1. 按高考成绩排序:将所有未录取的考生按照高考总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2. 考虑加分项:有些地区或学校会考虑考生的加分项,如少数民族加分、体育特长加分等。如果考虑加分项,则在排序时需要将考生的总分加上相应的加分。
3. 专业志愿优先:在总分相同的情况下,会根据考生的专业志愿进行排序。一般来说,第一志愿优先,第二志愿次之。
4. 调剂志愿:如果考生没有被第一志愿录取,但填报了调剂志愿,那么会根据调剂志愿的顺序进行排序。
5. 招生计划:在排序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招生院校的招生计划。如果招生计划已经招满,那么该考生即使位次靠前也无法被录取。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例子:
假设有10位考生,他们的高考总分如下(假设不考虑加分项):
考生A:680分
考生B:675分
考生C:670分
考生D:665分
考生E:660分
考生F:655分
考生G:650分
考生H:645分
考生I:640分
考生J:635分
假设某高校的招生计划为8人,那么未录取考生的位次如下:
第一位:考生A(680分)
第二位:考生B(675分)
第三位:考生C(670分)
第四位:考生D(665分)
第五位:考生E(660分)
第六位:考生F(655分)
第七位:考生G(650分)
第八位:考生H(645分)
考生I和考生J因为位次超出招生计划,所以未被录取。
实际计算过程中可能还会涉及到其他因素,如专业录取规则、招生政策等。具体情况请参考相关院校或招生考试机构发布的招生简章。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