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革命诗词,是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明珠,承载着革命先辈们的理想信念和英勇斗争的精神。对于高中生而言,背诵这些诗词不仅是学习历史知识的一部分,更是对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以下是一些高中生在背诵革命诗词时常见的问题及解答,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些诗篇的内涵。
问题一: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七律·长征》中的这两句诗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五岭和乌蒙山是长征途中两座重要的山脉,逶迤和磅礴形容了山势的雄伟,而腾细浪和走泥丸则形象地表达了红军战士们在崎岖山路上艰难前行的情景。这两句诗展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问题二:陈毅的《梅岭三章》中“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陈毅的《梅岭三章》是他在革命斗争中创作的诗篇,其中“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这两句表达了革命者在面临生死抉择时的坚定信念和豪迈情怀。诗人以“断头”比喻革命斗争的残酷,但即使如此,他依然坚定地表示愿意为革命事业付出一切,体现了革命者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问题三:陆定一的《七律·到韶山》中“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寓意了什么?
陆定一的《七律·到韶山》中的这两句诗寓意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的繁荣昌盛。一唱雄鸡天下白象征着革命的胜利,而万方乐奏有于阗则描绘了全国各族人民欢庆胜利的景象。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革命胜利的喜悦和对新中国的美好祝愿。
问题四:赵一曼的《七律·初到东北》中“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赵一曼的《七律·初到东北》中的这三句诗描绘了诗人初到东北时的景象。独立寒秋表达了诗人孤身一人的寂寞,湘江北去和橘子洲头则描绘了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这三句诗展现了诗人对东北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问题五: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中“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传达了怎样的信息?
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首著名歌曲,其中“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句歌词传达了民族觉醒和抗争的信息。诗人号召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起来,用鲜血和生命筑起新的长城,保卫祖国。这句歌词激励了无数中国人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顽强斗志。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