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录取通常遵循以下步骤和方法:
1. 填报志愿:考生在高考成绩公布后,根据自己成绩和兴趣,在规定时间内填报志愿。志愿分为本科一批、本科二批、高职专科等批次。
2. 成绩公布:高考成绩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考试机构统一公布。
3. 批次划分: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将考生分为不同的批次,如本科一批、本科二批、高职专科等。
4. 招生计划:各高校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和自身办学情况,制定具体的招生计划。
5. 平行志愿:大多数省份实行平行志愿录取规则,即考生填报的多个志愿在录取时同时被检索,按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
6. 录取规则:
分数优先:在平行志愿中,先按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再依次检索考生填报的志愿。
志愿优先:在非平行志愿中,先按考生填报的志愿顺序检索,再根据成绩从高到低录取。
专业级差:部分高校在录取时,对同一批次内不同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有所差异,称为专业级差。
7. 预录取与正式录取:高校根据录取规则,对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进行预录取,并在规定时间内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由招生考试机构正式录取。
8. 补录:部分高校在第一轮录取结束后,如有剩余招生计划,会进行补录。考生可重新填报志愿,参加补录。
9. 录取通知书:录取结束后,高校向被录取的考生发放录取通知书。
不同省份和高校的录取规则可能有所不同,具体以当地招生考试机构公布的信息为准。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