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起源于我国古代的游学制度。游学,是指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上、自然中学习,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锻炼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这种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1. 古代游学制度:在古代,游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会、学习知识、提高修养。如孔子的弟子们就曾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学习礼仪、政治、文学等知识。
2. 现代研学旅行的兴起:20世纪末,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逐渐兴起。2009年,我国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通知》,明确了研学旅行的定义和实施要求。
3. 研学旅行的意义:研学旅行旨在让学生在旅行中学习,通过参观、考察、体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研学旅行的实施:研学旅行通常由学校组织,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景点、博物馆、科技馆等作为研学基地。在旅行过程中,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设计相应的研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研学旅行是由我国古代游学制度发展而来,旨在通过旅行中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