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下是杜甫的一些主要作品及简介:
1. 《春望》
诗中描绘了安史之乱后的国破家亡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 《登高》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晚年的孤独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描写了诗人晚年居住的茅屋被秋风破坏的情景,反映了诗人生活的艰辛和对社会的忧虑。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长林梢。”
4. 《北征》
诗中反映了诗人对北方战事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北征行,北征行,胡骑胡骑何当行?”
5.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描写了安史之乱后,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胜利的喜悦和对战争的厌恶。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6. 《佳人》
诗中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在战乱中的遭遇,反映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言良家子,遭弃捐荆楚。”
7. 《梦李白二首》
这两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李白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
“梦李白二首”中的第一首:“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杜甫的诗作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爱国诗篇,也有细腻婉约的抒情诗篇。他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诗史”。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