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三大基本定律是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其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它们是理解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以下是凯恩斯三大基本定律:
1.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定律:
这个定律指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的增加比例会逐渐减少。也就是说,当人们收入增加时,他们不会将增加的收入全部用于消费,而是会有一部分用于储蓄。凯恩斯认为,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社会储蓄的增加会减少总需求,从而影响就业水平。
2.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定律:
这个定律说明,随着投资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投资所带来的额外收益会逐渐减少。这是因为随着资本的增加,新增资本的单位效率会降低,导致投资回报率下降。这解释了为什么在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后,投资增长会放缓。
3. 流动性偏好定律:
这个定律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愿望(流动性偏好)会随着货币收益率的提高而降低。换句话说,当利率上升时,人们更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是投资或储蓄,因为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即失去的利息收入)较低。凯恩斯认为,流动性偏好是影响货币市场均衡的重要因素。
凯恩斯通过这些定律来阐述他的经济理论,即在经济衰退或失业率高时,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从而提高就业水平。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