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相声的“十二门”或“十三门基本功课”是指相声演员在表演前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艺和表演形式。以下是通常所说的“十二门基本功课”:
1. 说:即说书,是相声的基础,要求演员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词汇量。
2. 唱:指唱曲子,包括各种地方曲艺、戏曲选段,以及自编的唱词。
3. 表:指表演,包括身段、表情、眼神等,要求演员有较强的舞台表现力。
4. 手:指手艺,如变戏法、魔术等。
5. 评:指评论,包括对相声本身或其他艺术形式的评论。
6. 学:指学唱各种戏曲、曲艺、歌曲等,模仿他人的唱腔和表演风格。
7. 讲:指讲笑话,要求演员能够讲出有趣的笑话,并具备一定的幽默感。
8. 唱:指唱曲子,与第二门说唱中的唱相同。
9. 打:指打板、打鼓等乐器演奏,以及打闹、打趣等表演形式。
10. 逗:指逗笑,即通过言语和行为逗观众笑。
11. 调:指调节气氛,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12. 逗:指逗笑,与第九门打中的逗相同。
有些资料中还会提到“十三门基本功课”,即在第12门逗的基础上,再加上“捧”,指的是在相声表演中,捧哏者通过言语和行为衬托逗哏者,使其更加突出。
这些基本功课是相声演员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相声表演不可或缺的技艺。掌握这些技艺,有助于相声演员在舞台上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