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又称“经学”或“经世致用之学”,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术的一个分支,起源于战国时期,成熟于汉代,是研究儒家经典、解释其义理的学问。理学注重对儒家经典的研究,尤其是对《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等“五经”的阐释,旨在通过解读这些经典来探寻宇宙人生的根本原理。
理学的主要特点包括:
1. 经学基础:理学以儒家经典为研究对象,尤其是对《易经》的研究尤为深入。
2. 义理探究:理学强调对经典文本的义理阐释,追求揭示经典中的深层含义和哲学思想。
3. 宇宙观:理学认为宇宙万物都有其内在的理,即“天理”,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
4. 伦理道德:理学注重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5. 政治哲学:理学将儒家思想与政治哲学相结合,提出“王道政治”的理念。
6. 心性论:理学探讨人的心性,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但需要通过学习和修养来体现。
宋代是理学发展的鼎盛时期,代表人物有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朱熹的理学思想影响深远,被后世称为“朱子学”。理学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东亚其他地区的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