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程序是审计人员为了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而执行的一系列步骤。审计程序的种类繁多,它们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以下是几种常见审计程序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
1. 目的相同:所有审计程序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人员的审计意见。
2. 相互补充:不同的审计程序可以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审计过程。
3. 遵循审计准则:无论是联系还是区别,审计程序都应遵循相应的审计准则。
区别:
1. 按照审计阶段划分:
风险评估程序:在审计计划阶段,用于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控制测试:在控制测试阶段,用于评估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情况。
实质性程序:在实质性程序阶段,用于获取有关财务报表认定的证据。
2. 按照审计方法划分:
检查记录:如检查会计凭证、账簿等。
观察:如观察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
询问:如询问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或员工。
分析程序:如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以发现异常情况。
3. 按照审计证据的获取方式划分:
直接证据:如原始凭证、账簿等。
间接证据:如审计人员的判断、推理等。
4. 按照审计风险划分:
低风险程序:如检查会计凭证、账簿等。
高风险程序:如询问管理层、分析财务数据等。
总结:
审计程序的联系在于它们共同服务于审计目的,相互补充,遵循审计准则。区别在于它们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划分,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方法。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审计程序,以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