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合论(Convergent Theory)是一种关于语言和认知发展的理论,由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Bruner)和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埃里克·汉森(Eric Haimson)等人提出。这一理论主要关注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如何将个别词的意义整合进一个更大的、意义连贯的语言系统中。
辐合论的基本观点是,儿童在习得语言时,并不是孤立地学习每个单词的意义,而是将新学的单词与已经掌握的词汇和概念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认知结构。这种整合过程使得儿童能够理解新词与已知词汇之间的联系,从而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理解能力。
具体来说,辐合论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点:
1. 整合过程:儿童在习得新词时,会将其与已有的词汇和概念相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认知结构。
2. 情境关联:儿童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新词,这些情境与词汇的意义密切相关,有助于儿童理解和记忆新词。
3. 图式理论:辐合论强调图式(Schema)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图式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结构,它有助于儿童理解和整合新信息。
4. 文化因素:辐合论认为,文化背景对儿童的语言习得有重要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导致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形成不同的图式和认知结构。
辐合论与另一个关于语言习得的理论——分化论(Divergent Theory)相对。分化论认为,儿童在习得语言时,会逐渐区分和细化词汇的意义,而不是将新词整合进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两种理论在语言习得的研究中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