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投档分是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以及招生政策来划定的。以下是投档分划定的一般步骤和原则:
1. 高考成绩:考生的高考成绩是投档分的基础。不同省份的高考总分设置可能不同,有的省份采用750分满分,有的省份则可能采用其他分值。
2. 招生计划:高校根据自身招生计划和招生政策确定每个专业的招生名额。
3. 录取规则:高校会根据录取规则(如分数优先、志愿优先等)来确定考生是否被投档。录取规则通常由高校自行制定,并在招生简章中公布。
4. 分数线划定:高校会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和招生计划,结合录取规则,划定每个专业的投档分数线。这个分数线通常是该专业录取的最后一名考生的分数。
5. 批次划分:高校的投档分通常与高考录取批次相关联。例如,一本、二本、三本等批次的高校会有不同的投档分数线。
6. 平行志愿:在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考生填报的多个志愿会在同一批次内进行排序,高校会根据考生的投档分和志愿顺序进行录取。
7. 政策照顾:部分考生可能因为政策照顾(如加分、特长生等)而获得更高的投档分。
8. 投档确认:高校在收到考生档案后,会根据录取规则和招生计划进行审核,最终确定录取名单。
不同高校、不同省份的投档分划定规则可能有所不同,具体以各高校和省份的招生简章为准。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