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字在初中文言文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刺杀、刺杀某人
如:“刺客伏于暗处,刺杀君王。”(《史记·刺客列传》)
2. 刺激、挑衅
如:“彼其犹刺我以斗柄也。”(《庄子·逍遥游》)
3. 刺画、雕刻
如:“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刺讥也,如此其酷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4. 刺激、挑拨
如:“刺骨之寒,令人欲裂。”(《战国策·齐策一》)
5. 刺激、磨砺
如:“刺股而学,三年不窥园。”(《后汉书·范晔传》)
6. 刺激、挑拨
如:“刺其心,以观其志。”(《论语·颜渊》)
7. 指一种刑罚,用荆条或竹条责打
如:“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刑人不在君侧。”(《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8. 指植物上的刺
如:“此树有刺,不可不慎。”(《列子·汤问》)
这些例子展示了“刺”字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用法和意义。在学习文言文时,理解这些多义字的不同含义对于准确理解文意至关重要。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