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高适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的友情在文学史上被传为佳话。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想象丰富,意境飘逸,语言豪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高适(704年-765年),字达夫,官至刑部侍郎,他的诗风以豪放、雄健著称,与岑参并称“高岑”。
两人相识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当时李白已经声名鹊起,而高适则初露头角。他们之间的友情主要建立在共同的文学兴趣和相互的赏识上。
以下是李白与高适友情的一些特点:
1. 相互尊重:李白在《赠高适》一诗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中表达了对高适的敬仰之情。
2. 文学交流:两人常相互赠诗,如李白的《赠高适》和高适的《答李十二白》等,这些诗作反映了他们深厚的友情。
3. 共同经历:在安史之乱期间,李白与高适都曾经历过颠沛流离的生活,这段经历也加深了他们之间的感情。
4. 相互帮助:在困境中,两人互相扶持,共同度过了许多艰难时刻。
5. 共同追求:他们都追求自由、理想和浪漫,这种共同追求使他们的友情更加深厚。
李白与高适的友情是建立在文学交流、相互尊重、共同经历和共同追求的基础上的。他们的友谊成为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