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基础埋深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建筑荷载:基础埋深应满足建筑物荷载的要求,保证基础有足够的承载力。
2. 地质条件:根据地质勘察报告,了解地基土的力学性质、压缩性、承载力等,选择合适的基础埋深。
3.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对基础埋深有直接影响,通常基础埋深应低于地下水位。
4. 相邻建筑物和地下管线:避免对相邻建筑物和地下管线造成影响。
5. 抗震设防要求:根据地震设防烈度,按照相关规范确定基础埋深。
6. 经济性: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前提下,考虑经济性,尽量降低基础埋深。
以下是一个大致的确定多层基础埋深的步骤:
1. 确定建筑荷载:根据建筑物的类型、高度、重量等因素,确定基础所需的承载能力。
2. 地质勘察:进行地质勘察,获取地基土的性质、分布、埋深等信息。
3. 计算地基承载力:根据勘察报告,计算地基承载力,选择合适的基础埋深。
4. 确定地下水位:根据勘察报告,确定地下水位,确保基础埋深低于地下水位。
5. 考虑抗震设防要求:按照地震设防烈度,参照相关规范确定基础埋深。
6. 综合比较: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经济性,选择合适的基础埋深。
以下是一个示例:
假设一栋11米高的多层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质勘察报告显示地基承载力为100kPa,地下水位埋深为2米。
1. 根据建筑荷载,基础需承受的荷载为:建筑物重量 + 楼面荷载 = 1000kN + 100kN = 1100kN。
2. 根据地基承载力,基础埋深需满足:基础面积 × 地基承载力 ≥ 建筑荷载,即:A × 100kPa ≥ 1100kN,解得基础面积 A ≥ 11m2。
3. 考虑到经济性,可以选择基础埋深为1.5米。
4. 综合地下水位,基础埋深需满足:基础埋深 + 地下水位埋深 ≥ 0,即:1.5m + 2m = 3.5m。
综上所述,该多层建筑物的多层基础埋深可定为3.5米。实际工程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