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会计中一种常用的存货计价方法,其基本含义如下:
在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中,存货的账面价值是根据其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中较低者来确定的。具体来说,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以下是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几个关键点:
1. 成本:通常指企业购买或生产存货所支付的金额。
2. 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销售过程中,能够以估计售价减去销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成本、费用和税费后的金额。
3. 孰低:如果存货的成本低于其可变现净值,则按成本计价;如果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则按可变现净值计价。
这种计价方法的目的在于防止存货账面价值虚高,保护企业的财务报表真实反映其财务状况。当存货跌价时,按可变现净值计价,能够及时反映出存货的跌价损失,避免企业利润被夸大。
例如,如果某企业有一批原材料,成本为100万元,但市场估计售价为80万元,销售过程中还需支付10万元的相关费用。则该批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70万元。按照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企业应该将原材料的账面价值调整为70万元,而不是按照成本100万元计价。这样可以真实反映存货的实际价值,避免资产虚高。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