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成语,源自战国时期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核心是关于一块名为“和氏璧”的珍贵玉璧。
楚国之所以与“完璧归赵”有关,是因为以下原因:
1. 和氏璧的来历:相传这块玉璧是由楚国的一位名叫卞和的工匠在荆山发现的。卞和将这块玉璧献给了楚王,楚王非常高兴,将这块玉璧命名为“和氏璧”。
2. 赵国的请求:后来,赵国得知了这块玉璧的存在,希望能得到这块珍贵的玉璧。赵国当时正与秦国交战,希望通过这块玉璧来与秦国交好,以获得和平。
3. 赵惠文王的请求:赵惠文王请求楚王将和氏璧归还给赵国,楚王同意了。
4. 蔺相如的智谋:在将玉璧送回赵国的过程中,赵国的大臣蔺相如发挥了重要作用。蔺相如机智地利用玉璧的珍贵性,成功地阻止了秦国对赵国的侵略,最终使玉璧“完璧归赵”。
5. 成语的由来:由于蔺相如的智慧和勇气,使得和氏璧得以安全返回赵国,这个故事后来被总结为“完璧归赵”,用来赞扬那些能够巧妙处理复杂局面、使事情圆满解决的人。
因此,楚国与“完璧归赵”有关,是因为楚国曾经拥有和氏璧,并在蔺相如的智谋下,将这块珍贵的玉璧归还给了赵国。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