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旧是指固定资产由于使用和时间的流逝而发生的价值减少。在会计处理中,折旧可以计入成本或当期损益,原因如下:
1. 成本分摊:固定资产通常价值较高,一次性将其成本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当期利润波动较大,不利于企业的财务稳定性。通过折旧,将固定资产的成本分摊到其使用寿命的各个会计期间,使得各期成本和收益更加均衡。
2. 反映实际成本:折旧反映了固定资产在提供服务过程中的实际成本。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时支付的全部费用,包括购买价格、运输费、安装费等,并不是一次性计入成本,而是通过折旧的方式逐渐计入各期成本。
3. 税法要求:根据大多数国家的税法规定,固定资产的折旧可以抵减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从而降低企业的税负。因此,企业会计处理中计入折旧可以降低税负,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以下是折旧计入成本或当期损益的两种主要方式:
1. 计入成本:
资本化:将折旧费用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使固定资产的价值保持不变。这种做法适用于使用寿命较长、价值较高的固定资产,如土地、建筑物等。
分期摊销:将折旧费用计入当期成本,使固定资产的价值逐年减少。这种做法适用于使用寿命较短、价值较低的固定资产,如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
2. 当期损益:
费用化:将折旧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即营业成本。这种做法适用于使用寿命较短、价值较低的固定资产,如低值易耗品、维修费用等。
折旧可以计入成本或当期损益,主要是为了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成本、保持财务稳定性、降低税负以及符合会计准则和税法要求。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