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审核是一种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审核方法,它通过将审核工作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进行划分,以实现更高效、更系统化的审核过程。以下是分层审核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1. 确定审核目的和范围:
明确审核的目的,比如检查某个流程、项目或整个组织是否符合相关标准或规定。
确定审核的范围,包括审核的对象、时间、地点等。
2. 建立分层审核结构:
管理层审核:通常由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负责,目的是确保整个组织符合战略目标和政策要求。
部门级审核:由各部门负责人或指定人员负责,主要检查部门内部的工作是否符合标准。
岗位级审核:由具体岗位的员工负责,检查个人工作是否符合岗位要求。
3. 编制审核计划:
根据审核目的和范围,制定详细的审核计划,包括审核的时间表、参与人员、审核流程等。
4. 收集和整理资料:
收集与审核相关的文件、记录、数据等资料。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为审核做好准备。
5. 实施审核:
按照审核计划,分别在不同层次上进行审核。
管理层审核:关注战略目标的实现、资源分配、风险管理等。
部门级审核:关注部门职责履行、流程合规性、内部沟通等。
岗位级审核:关注个人工作质量、技能水平、工作态度等。
6. 发现问题并分析原因:
在审核过程中,发现不符合标准或规定的问题。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制度、流程、人员、设备等方面。
7. 提出改进措施:
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明确改进措施的责任人和完成时间。
8. 跟踪改进效果:
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对改进效果进行评估,为下一轮审核提供参考。
9. 总结和反馈:
对审核过程进行总结,形成审核报告。
将审核报告反馈给相关部门,促进组织改进。
通过分层审核,可以全面、系统地检查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组织的整体管理水平。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