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世纪的欧美教育思想经历了从宗教教育到理性主义教育的转变,这一时期的主要倾向包括:
1. 宗教教育:在17世纪,宗教教育仍然是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强调宗教信仰和道德教育,认为教育应该服务于宗教和道德的教化。
2. 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强调个人全面发展,重视人的价值,提倡教育应该培养人的理性、情感和道德。这一时期的教育家如夸美纽斯(Comenius)和洛克(Locke)等,都主张教育应该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3. 理性主义教育:18世纪,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理性主义教育成为主流。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强调理性、科学和经验,认为教育应该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批判能力。
4. 教育普及:这一时期的教育家开始关注教育普及问题,主张教育应该面向所有人,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贵族和精英阶层。
5. 教育改革:许多教育家开始对当时的教育体系进行批判和改革,提出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例如,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的理念,主张教育应该使所有儿童都能获得广泛的知识。
6.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这一时期的教育家开始关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为教育应该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7. 教育与社会阶层的差异:尽管有普及教育的呼声,但这一时期的教育仍然存在明显的阶层差异,贵族和精英阶层的教育与普通民众的教育存在较大差距。
17-18世纪的欧美教育思想主要倾向于宗教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理性主义教育、教育普及、教育改革、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教育与社会阶层的差异等方面。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