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是一种常见的早期火灾探测设备,其工作原理基于火灾发生时产生的烟雾粒子对离子流的干扰。以下是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1. 离子源:探测器内部有一个放射源,通常使用241Am(镅-241)作为放射源,它会释放α粒子。
2. 电极:探测器中设有两个电极,一个为阳极,一个为阴极。它们通常由金属制成。
3. 空气流动:探测器内部有一个风扇,用于推动空气通过探测器。
4. 离子化过程:α粒子穿过空气时,会电离空气分子,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
5. 电流检测:在正常情况下,正负离子会分别被阳极和阴极收集,形成微弱的电流。这个电流通过电路被转换成电信号。
6. 烟雾干扰:当火灾发生时,烟雾粒子进入探测器。由于烟雾粒子具有电荷,它们会与空气中的离子结合,使得部分离子失去电荷,从而减少被电极收集的离子数量。
7. 电流变化:由于烟雾的干扰,探测器中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流会发生变化。这个变化会被电路检测到,并触发火灾报警。
8. 报警:一旦检测到电流的变化达到预设阈值,探测器就会发出报警信号,提醒人们采取相应措施。
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通过检测烟雾对离子流的干扰来判断是否存在火灾。当火灾发生时,烟雾粒子会减少探测器中的离子流,从而触发报警。这种探测器适用于对烟雾敏感的环境,如图书馆、档案室等。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