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体学制,也称为“中西结合学制”或“中体西用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种教育制度。这种学制是在晚清时期,特别是在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期间,为了借鉴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制度,同时保留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而形成的一种教育体系。
具体来说,中西合体学制的主要特点包括:
1. 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等课程,也引入了西方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和外语等课程。
2. 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既强调培养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人才,也注重培养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3. 教育机构:建立了一系列中西合璧的教育机构,如新式学堂、大学堂等。
4. 教育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既继承了传统的师徒传授、经书背诵等方法,也引入了西方的实验、讨论、研究等方法。
这种学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学制在实践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