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铜(又称纯铜)的T1、T2、T3、T4等标记通常是指铜合金的牌号,这些牌号在中国国家标准GB/T 5231-2017《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中有详细规定。这些标记主要用于区分不同牌号的铜合金,其中T1、T2、T3、T4等是针对黄铜(铜锌合金)的牌号,而紫铜的牌号通常以“Q”开头。
以下是对T1、T2、T3、T4等黄铜牌号的简单区分:
1. T1:这是黄铜牌号中含锌量最低的,通常含锌量在3.5%左右。T1黄铜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一定的强度。
2. T2:含锌量在4.0%左右,比T1稍高。T2黄铜的强度和硬度比T1高,但耐腐蚀性略低。
3. T3:含锌量在5.0%左右,强度和硬度更高,但耐腐蚀性有所下降。
4. T4:含锌量在6.5%左右,是这四种牌号中含锌量最高的。T4黄铜的强度和硬度最高,但耐腐蚀性相对较低。
这些牌号的具体含锌量可能会因不同标准或生产厂家的规定而有所差异。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黄铜牌号。
对于紫铜(纯铜)的牌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区分方法:
1. QSn4Pb:含锡量约为4%,铅量约为0.5%,用于制造弹性元件、导电件等。
2. QSn6.5-0.1:含锡量约为6.5%,铅量约为0.1%,适用于制造弹性元件、导电件等。
3. QSn4.5-0.3:含锡量约为4.5%,铅量约为0.3%,适用于制造弹性元件、导电件等。
4. QSn5-0.5:含锡量约为5%,铅量约为0.5%,适用于制造弹性元件、导电件等。
这些紫铜牌号的具体化学成分和性能指标在国家或行业标准中都有详细规定。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紫铜牌号。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