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放鹤”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典故,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故事。典故的背景是白居易在杭州做官时,他在孤山(位于今杭州市)上有一处住所,名叫“孤山草堂”。白居易喜欢养鹤,他在孤山上放养鹤,寓意着高洁的品格和超脱尘世的情怀。
具体典故如下:
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期间,非常重视文化教育和地方建设。他在孤山建造了一座草堂,作为自己的居所。他养了几只鹤,认为鹤是高洁的象征,代表着他的志趣和品格。每天清晨,白居易都会在孤山上放鹤,鹤儿在山间自由飞翔,白居易则静观其景,寄托自己的情感。
这个故事后来被文人墨客广为传颂,成为“孤山放鹤”的典故。它寓意着文人墨客追求高洁、超脱世俗的情怀,也反映了白居易清高的人格魅力。
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孤山放鹤”常常被用来象征文人雅士的高洁情操和追求。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