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财政供养人员”这个表述通常出现在政府或公共机构的相关文件中,指的是某个单位、组织或地区不依赖于国家财政拨款来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换句话说,这些工作人员的薪酬不是由政府财政预算直接支付的,而是可能通过其他方式,如自筹资金、企业收入、社会捐赠等来保障。
这种表述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 事业单位改革:在事业单位改革中,一些事业单位可能被要求逐步减少对财政的依赖,实现自收自支,这时就会提到“无财政供养人员”。
2. 政府精简机构:政府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财政负担,可能会精简机构,将一些原本由财政供养的职位转为市场化的运作模式。
3. 社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这些单位通常是非营利性的,其运营资金不依赖于政府财政拨款,而是通过提供服务、接受捐赠等方式筹集。
“无财政供养人员”意味着该单位或组织在人力资源方面更加独立,减少了财政负担,但同时也可能面临更多的市场风险和资金压力。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