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课堂模式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起源于中国,旨在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种模式主要包含以下三个环节:
1. 导入(1):这一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问、游戏、故事等方式,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在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2. 主体(3):这一环节是课堂的核心部分,包括三个步骤:
a. 讲解: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等。
b. 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c. 拓展: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总结(5):这一环节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梳理和总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a. 回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印象。
b. 巩固:通过提问、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c.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d. 反馈: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e. 预习: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135课堂模式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这种模式,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