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是指我国高考改革后的考试模式,主要特点包括“3+3”模式、选考科目、综合素质评价等。以下是新高考的主要内容:
1. “3+3”模式:
“3”指的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
“3”指的是考生在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六门科目中选择三门作为选考科目。
2. 选考科目: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未来发展方向,从六门科目中选择三门作为选考科目。
选考科目的考试时间、内容、题型等与全国统一高考科目相同。
3. 综合素质评价:
新高考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录取参考范围,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
4. 高考改革时间表: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我国高考改革正式启动。
2017年,上海、浙江两省市率先实施新高考改革。
2020年,全国范围内实施新高考改革。
5. 新高考改革的意义:
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有利于高校选拔适合自己培养目标的学生。
有利于推动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6. 新高考改革面临的挑战:
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选考科目,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的公平公正。
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新高考改革旨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广大考生提供更加公平、公正、科学的考试环境。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