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专项治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治理为抓手,强化问题导向,着力解决乡村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二、治理目标
1. 产业兴旺: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
2. 生态宜居: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3. 乡风文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提升农民文明素质。
4. 治理有效: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完善村民自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5. 生活富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三、治理内容
1. 农村产业发展治理
清理整顿农村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农业产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建设美丽乡村。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治理
加强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
4.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治理
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基本生活。
5. 农村社会治理创新治理
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推进农村法治建设,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四、治理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乡村振兴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 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治理任务、责任主体、时间节点和保障措施。
3.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参与乡村振兴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5.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治理任务落到实处。
五、实施步骤
1. 宣传发动阶段:宣传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民对治理工作的认识。
2. 摸底排查阶段:对乡村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建立问题清单。
3. 治理实施阶段:针对排查出的问题,制定治理方案,组织实施。
4. 监督检查阶段:对治理工作进行跟踪监督,确保治理效果。
5. 总结评估阶段:对治理工作进行总结评估,为下一阶段工作提供依据。
六、保障措施
1. 财政保障:加大财政投入,支持乡村振兴专项治理工作。
2. 人才保障: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3. 制度保障: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乡村振兴专项治理提供制度保障。
4. 监督保障: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通过以上措施,推动乡村振兴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