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骨”字可以和多种偏旁组合成新字,进而组成新词。以下是一些例子:
1. 骨 + 肉 = 骨肉(指骨和肉,比喻关系亲密)
2. 骨 + 夕 = 骨肉(同上)
3. 骨 + 犬 = 犬骨(狗的骨头)
4. 骨 + 马字底 = 骨骼(人和动物体内支撑身体的结构)
5. 骨 + 犬 + 夕 = 骨灰(人死后焚烧剩下的灰烬)
6. 骨 + 马字底 + 心 = 骨感(形容人或事物线条明显,缺乏柔和感)
7. 骨 + 犬 + 木 = 骨董(指古代的器物,也泛指古董)
8. 骨 + 犬 + 饣(食字底)= 骨食(指吃骨头的食物,比喻生活艰难)
9. 骨 + 犬 + 饣 + 心 = 骨感食(形容食物味道浓烈,口感粗糙)
10. 骨 + 犬 + 饣 + 心 + 心 = 骨感食心(形容人对食物的口感和味道要求极高)
这些组合只是冰山一角,实际上,“骨”字可以和很多偏旁组合成不同的新字和词语。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