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句诗的表达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描绘时间:通过“亭午夜分”这个时间点,强调了时间的特定性,即只有在这个时间点,才能看到曦月。
2. 突出景象:“曦月”指的是初升的月亮,这句诗通过“不见曦月”来突出在非亭午夜分这个时间段,月亮并不容易见到,从而强调了登高望远的重要性。
3. 强调登高:诗人通过描述只有登高才能看到的景象,暗示了登高远望的必要性和价值。
4. 抒发情感: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5. 对比手法:通过“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对比,强调了登高远望的重要性。
这句诗通过描绘特定时间下的景象,强调了登高远望的价值,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向往。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