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带有“声”字的诗句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5.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 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些诗句中的“声”字可能指的是声音、声响或者声调,具体要看诗句的上下文。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