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和解释:
原文: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解释:
1. 明月出天山:明月从天山升起,天山地势险峻,此处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
2. 苍茫云海间:天空和云彩浩渺无际,给人一种广袤的感觉。
3.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形容风力极大,从万里之外吹过玉门关,玉门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
4.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汉朝军队下到白登道,胡人窥视青海湾。白登道和青海湾都是古代边疆地区的地名,反映了当时的战事。
5. 由此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从古至今,战事不断,士兵们奔赴战场,但很少有生还的。
6.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戍守边疆的士兵望着边塞的景色,心中充满思念和痛苦。
7.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高楼之上,士兵们在这样的夜晚,叹息声不断,无法安宁。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边疆战争的深刻忧虑和对士兵们的同情。诗人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象和战争带来的痛苦,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