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是一系列指导会计实务的原则和规范,它有助于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可比性。以下是中国会计准则中的十三项一般准则:
1. 客观性原则: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 相关性原则: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3. 可比性原则: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4. 一贯性原则: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5. 及时性原则: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6. 明晰性原则: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7. 谨慎性原则: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8. 实际成本原则: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
9. 历史成本原则:企业的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10. 权责发生制原则:企业的收入和费用在确认时,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11. 配比原则:企业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配比确认。
12. 谨慎原则:企业对于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应当及时确认和计量。
13. 信息质量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符合真实性、完整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和明晰性等要求。
这些准则旨在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帮助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在中国,这些准则是由财政部颁布并强制执行的。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