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工干部,全称为“定员定额干部”,是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一种干部编制形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能够按照国家计划进行,国家对干部的编制实行了严格的控制,包括定员和定额。
定员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为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需的干部人数。而定额则是指对干部的工作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等方面规定的标准。定工干部就是按照这些定员和定额要求,被正式录用并分配到各个岗位上的干部。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定工干部具有以下特点:
1. 编制管理严格:定工干部的录用、调动、退休等都需要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不能随意变动。
2. 工资福利稳定:定工干部的工资、福利待遇由国家统一规定,相对稳定。
3. 职业保障:定工干部在岗位上享有一定的职业保障,不易被辞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定工干部的编制管理逐渐放宽,部分企事业单位开始实行合同制,定工干部的待遇和职业保障也发生了变化。但在一些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中,定工干部仍然存在。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