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化中的一种固定短语,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具有固定的结构、固定的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下是一些成语及其长句解释:
1. 画龙点睛
意思:比喻在关键处加上一笔,使事物更加生动有力。
长句解释:在艺术创作或写作中,有时候只需在细节处稍加修饰,就能使整个作品顿时生动起来,犹如画龙点睛,使龙的形象栩栩如生。
2. 掩耳盗铃
意思:比喻自己欺骗自己,以为别人不知道。
长句解释:古代有个人想偷铃铛,为了不发出声响,就掩住自己的耳朵,以为这样别人就听不见了。这种行为虽然自欺欺人,却暴露了其愚蠢。
3. 杯弓蛇影
意思: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长句解释:古代有个人在宴会上看到酒杯中的弓影,误以为是蛇,于是惊慌失措。后来他了解到是杯中的弓影,意识到自己过于敏感,疑神疑鬼。
4. 杯水车薪
意思:比喻力量微薄,无济于事。
长句解释:用一杯水去扑灭一车薪火,显然是无济于事的。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力量微薄,无法解决重大问题。
5. 对牛弹琴
意思: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白费口舌。
长句解释:对牛弹琴,牛自然不懂音乐,所以白费力气。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说话的对象不懂得听,白费口舌。
6. 朝三暮四
意思:比喻反复无常,说话不算数。
长句解释:古代有个故事,一个人对猴子说:“今天先给三个栗子,明天再给四个。”猴子不满意,于是他又说:“明天先给四个,后天再给三个。”猴子这才满意。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说话反复无常,不可信。
这些成语不仅富有文学色彩,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