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纂。这部书共294卷,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的历史,涵盖了16个朝代,约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的编纂宗旨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即通过对历史的梳理和分析,为当代的统治者提供借鉴,帮助他们更好地治理国家。《资治通鉴》的特点如下:
1. 编年体:以年代为顺序,按年月日记载历史事件,使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2. 涵盖广泛:不仅记载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事件,还涉及了天文、地理、民族、宗教等方面的内容。
3. 语言简练: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时,力求语言简练、准确,使读者易于理解。
4. 注重史实:司马光在编纂过程中,力求严谨、客观,对史实进行核实,力求真实反映历史。
5. 注重人物评价:在记载历史事件的同时,对相关人物进行评价,使读者对历史人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资治通鉴》是一部具有很高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的史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