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管理范围是指依法划定的河道保护和管理区域,主要包括河道两岸的陆地和水域。确定河道管理范围通常遵循以下原则和步骤:
1. 法律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来确定河道管理范围。
2. 技术标准:参考《河道管理范围界定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
3. 实地勘查:
实地调查:对河道进行实地调查,包括河道两岸的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状况等。
水文测验:对河道进行水文测验,获取水位、流量等数据。
4. 界定标准:
水域管理范围:根据河道的主泓线、支流入口等确定水域管理范围。
陆域管理范围:根据河道的主泓线、滩地边界、防护林带等确定陆域管理范围。
5. 公示和听证:
公示:将河道管理范围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听证:对河道管理范围有异议的,可申请听证。
6. 审批:
县级审批:河道管理范围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报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市级审批: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7. 公告:
审批通过后,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发布公告,正式确定河道管理范围。
河道管理范围的确定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实际情况,确保河道管理范围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