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月之指的典故源自佛教。在《六祖坛经》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让弟子们各作一偈以示悟道,其中一个弟子惠能作了如下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认为此偈已悟道,于是传衣钵给惠能,成为禅宗六祖。
在《六祖坛经》中,还有一段关于“指月之指”的典故:
一日,五祖对惠能说:“我有一指月,汝能见月否?”惠能回答:“能见。”五祖又问:“我指月,汝见否?”惠能回答:“不见。”五祖于是说:“汝见月,非月也;不见月,亦非月也。我指月,非指月也。汝见我指月,非指月也。”
这里的“指月之指”比喻为佛法的真谛,即通过言教引导弟子悟道,但真正的佛性不可言传,只能意会。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讲述的指月之指典故,就是基于这个佛教故事。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