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循环是指审计中的四大基本循环,即内部控制循环、实质性程序循环、风险评估循环和审计报告循环。以下是每个循环的主要审计思路:
1. 内部控制循环:
审计人员首先了解和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情况。
分析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识别内部控制中可能存在的缺陷。
评估内部控制对审计工作的指导作用,决定是否依赖内部控制进行实质性程序。
2. 实质性程序循环:
在了解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审计人员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实质性程序的范围和深度。
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意见。
实质性程序包括检查、观察、询问、分析程序等。
3. 风险评估循环:
审计人员识别和评估企业财务报表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程序。
评估企业内部控制对风险的控制效果,以降低审计风险。
4. 审计报告循环:
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撰写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应包括审计意见、审计发现、审计建议等内容。
审计报告应客观、公正、真实地反映审计结果。
具体来说,四大循环的主要审计思路如下:
1. 内部控制循环:
了解内部控制体系;
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识别内部控制缺陷;
评估内部控制对审计工作的指导作用。
2. 实质性程序循环:
确定实质性程序的范围和深度;
实施实质性程序,获取审计证据;
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3. 风险评估循环:
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程序;
评估内部控制对风险的控制效果。
4. 审计报告循环:
撰写审计报告;
包括审计意见、审计发现、审计建议;
客观、公正、真实地反映审计结果。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