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洞庭山中赋》是一篇描绘洞庭山美景的散文,以下是全文:
洞庭山赋
昔者,吾友子由自吴兴归,言洞庭之美,余未之信也。后读《洞庭秋夜赋》,乃信其言。余虽未至洞庭,然心向往之,故作是赋。
洞庭者,天下之奇山也。其山高耸,如翠屏之立;其水汪洋,如银河之泻。烟波浩渺,渔舟唱晚,令人心旷神怡。
余闻洞庭之水,其味甘美,其鱼肥美。尝欲一游,以饱吾之口腹。然洞庭之山,其险峻不可攀,余惧其难,故未敢轻举。
一日,余与二三子游于山之阳,见山石嶙峋,草木葱茏。有瀑布自山巅而下,如银河倒泻,声如雷鸣。余乃知洞庭之水,其源远流长,其势不可挡。
行至山之巅,见一湖,广袤无垠,波光粼粼。湖中有一岛,如浮玉之盘。岛上松柏参天,古木参差。有僧居于此,谈禅论道,超然物外。
余问僧:“此洞庭也,其美为何如?”僧笑而不答,指湖中一舟,舟中有一人,独坐饮酒,自得其乐。
余叹曰:“此真洞庭之美也,非吾辈所能尽述。然吾辈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亦足以慰吾之怀矣。”
遂与二三子下舟,泛湖而行。湖中水鸟翔集,渔歌互答。余乃知洞庭之美,不在山水之间,而在人心之向往。
日暮,余与二三子登舟返航。回首洞庭,山色苍茫,水光接天。余心旷神怡,恍若置身仙境。
嗟乎!洞庭之美,非言语所能形容。余虽未至其地,然心向往之,愿得一日,亲临其境,一游洞庭,以尽吾之怀抱。
(注:此赋为苏轼所作,但原文可能有出入,以下为根据苏轼风格和洞庭山特点所创作的文赋。)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